3月31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布了53種節能燈比較試驗報告,在對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山東、浙江、福建7個省市的33家企業生產或經銷的53個裝配E27燈頭的636只節能燈抽檢中,有超過兩成的節能燈達不到節能效果,超過七成的節能燈功率實測指標未達到產品明示值。其中,雷士、飛利浦兩個分別代表國內和國際的照明大品牌赫然出現在不合格企業名單里。
諧波是電路在工作中產生有害的高頻諧波電流,這些高頻諧波電流會通過公共電網對其它用電設備以及電網本身造成危害。電流諧波過大,將會使設備發熱、損耗增大,使用壽命縮短,甚至發生故障或燒毀。由北京市消協發布的53鐘節能燈比較試驗結果中 ...[詳情]
2011年3月31日,由北京市消協發布的53鐘節能燈比較試驗結果中發現,近一半節能燈不符合國家標準,其中,飛利浦、雷士照明、富士龍、法萊克等多種品牌節能燈存在虛標等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問題...[詳情]
國內燈飾界頗具盛名的雷士照明生產的5W節能燈因為初始光效指標、燈功率不達標,而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赫然登上質量"黑榜"。與雷士一同登上質量"黑榜"的還有國際大品牌飛利浦。作為照明領域頗具代表意義的中外兩大領軍品牌,雷士和飛利浦雙雙落馬,讓整個照明行業蒙羞,也折射出近年來大力發展的節能燈行業怎一個"亂"字了得 ...[詳情]
節能燈,顧名思義,是節能的產品。赫赫有名的雷士、飛利浦兩大照明品牌在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比較試驗中登上質量不合格"黑榜",折射出節能燈行業的發展亂象。連知名度如此高的照明品牌都出現質量問題,節能燈還值得信任嗎?...[詳情]
"節能"顯然已經牽動了太多人的神經,為了實現節能的目標,國家政策都在向節能產品傾斜。今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正式啟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每年可實現節電750億千瓦時,相當于少建15個百萬千瓦級的燃煤電廠,減排7500萬噸二氧化碳 ...[詳情]
造成節能燈合格率低主要有:企業為追求利潤,故意高標功率,或用低價劣質的元件裝配;對節能燈所使用的關鍵部件如電子元件、燈頭、燈管等采用外購的方式,產品的最終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對電磁兼容的要求,缺少相應的技術保障能力;缺少產品生產的相關技術能力;節能燈產品不是國家強制認證產品,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使得目前國內市場上節能燈生產企業魚龍混雜。不能節能,汞污染這個更大的難題無法破解,關于節能燈的話題,注定遠未結束。
HJ/T 230-2006《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 節能燈》標準規定了節能燈類環境標志產品的定義、基本要求、技術內容和檢驗方法。標準適用于下列產品:普通照明用雙端熒光燈:標稱功率在14W-65W 范圍內,采用交流電源頻率帶啟動器的預熱陰極雙端熒光燈及采用高頻工作的預熱陰極雙端熒光燈。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額定電壓 ...[詳情]